一、班级概况
· 班级名称:
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
· 建设背景:
自2022年9月开始,自动化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公开进行选拔,自愿报名、动态调整,选拔优秀学生成立科创班,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科创班不断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尝试与改革,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2023年,在科创班的基础上,开展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的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标准,结合我校特色和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聚焦能源电力行业,与能源电力领域交叉融合,尤其是在综合能源智慧运行与安全生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数字化运维等方面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开展对强化班的卓越培养。同时结合校史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学习、专业创新人才事迹学习、“红色六地”考察学习等,对强化班学生进行红色培养。
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怀有红心向党的信念和技术报国的志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和雷锋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能源电力及相关电子技术、信息处理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维护、工程设计和管理协调等工作,解决能源电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控制、监测、信息传输、故障诊断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师团队
· 班级负责教师:
王森,教授,博士后,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沈工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学厅、教育厅等纵向课题8项,完成企业委托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科研到款逾千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2部,获批国家专利15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
· 核心教师团队简介:
姓名 | 学历 | 职称 | 教授课程 | 研究方向 |
闫鸿魁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运维 | 电机与电器 |
张玉艳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可编程控制器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曲延华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电子工程师实训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赵东升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电路与系统 |
陈晓红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智能电网信号处理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包妍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马超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电子系统设计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王伟平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综合能源智慧运行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唐冲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综合能源安全生产 | 电气工程 |
梁岱立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 Python程序设计 | 无线电物理 |
殷文雪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 物联网技术 | 控制工程 |
肖艳辉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 电力电力技术 | 电气工程 |
李嘉欣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 数字孪生技术 | 电气工程 |
刘宁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电子系统仿真 | 控制工程 |
朱玥 | 硕士研究生 | 助教 | 电子线路制作实训 | 集成电路工程 |
· 教学特色:
根据强化班总体要求和结合实践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将通识教育、科创教育相融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设置的每一门思创课程、科创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都能够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采用CDIO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实践动手训练巩固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学习成果。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根据行业发展、企业经历、科研项目等信息转化成案例教学的材料,让学生都能“听得懂”,但又足够有“深度”。以案例或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深入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内驱力。
课程考核采用“一课一赛”、“赛训融合”。部分课程培训结束时,在自动化学院内部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通过院级比赛的锻炼,提高参加政府类、行业类高规格竞赛活动的获奖率。实现边教边学边赛,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班级建设情况
· 班级规模:
现班级共45人,来自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5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5人、自动化8人、机器人工程6人、通信工程4人、人工智能2人。
· 班级管理制度:
结合强化班的建设要求,制定了《自动化学院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管理办法》,明确了招生办法、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学习纪律、实验室管理等保障措施。制定针对性的制度,为强化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基地建设
· 配套硬件设施:
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教学场地分别在新型电力系统实训大楼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F座120、F座213。同时为班级学生配备有3个实践中心(智慧能源安全生产实践中心、电力人工智能实践中心、智慧电厂智能巡检实验实训中心)和3个电子电路设计实训室。
· 实践教学基地:
零壹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强化班与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新松教育科技集团、沈阳市金科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帝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在校内校外建设了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场所。
五、成果展示
· 学术成果:
2024年,学生发表论文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
· 竞赛获奖:
学生在2024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赛区,获得辽宁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的好成绩,一等奖获奖总数在省内所有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二。
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省赛中,共获得一金、两银、四铜、两优秀。其中金奖项目《蓝眸智鸢——AI for Engineering 新范式下智慧电力监控新通道》晋级国赛,取得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2024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7件作品喜获佳绩,其中金奖3项、铜奖4项,实现了获奖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飞跃。
· 实践成果:
强化班同学利用假期时间走访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和能源电力企业,一方面了解当今的能源电力行业前言发展,另方向一方面了党的光辉历程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同学们对自己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强化班实践团先后前往华润沈阳热电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沈北污水处理厂、中国能建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对储能项目、光伏+发电站及风力发电站等前沿绿色电力项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实地考察。
邀请优秀校友李聪和卢闯,为大家分享兴辽工匠追求卓越的成长经历,学生们从两位优秀校友身上汲取劳模精神与奋进力量。